“宙斯盾”之父的“成名曲”
在当今世界海军词典中,“宙斯盾”俨然已成为舰载先进防空作战系统的代名词。这个名称和一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他就是被美国海军视为“宙斯盾”之父的海军少将韦恩·迈耶。他领导下研制的“宙斯盾”舰,被美国前总统布什评价为“就如同军舰从风帆时代进入蒸汽机时代一样伟大”。
十七岁的传说
1926年4月,迈耶出生在密苏里州布伦斯韦克的一户农家。与当地不少农民家庭一样,迈耶一家也靠种地和饲养牲畜勉强维持生计。当地的小学校只有一间教室,一至八年级的孩子们都挤在这间教室里学习。迈耶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一直上到四年级。1935年,迈耶的父母因经济大萧条而破产,不得不举家搬到别的地方居住。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迈耶在新家附近找到的学校终于“升级”到了两间教室。
贫困的生活并没有掩盖迈耶在学业上的出色表现,反倒给他带来了“执着、诚信”的精神财富,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1943年1月,17岁的迈耶在老师推荐下参加了“武装部队选拔考核”并顺利通过;两个月后,迈耶奉召前往堪萨斯城参加体检,同时又参加了罗斯福总统为海军设立的“V-12计划”人员选拔测试并再次顺利通过。5月,已经成为美国海军后备人员的迈耶从高中毕业,紧接着被堪萨斯大学录取,进入该大学工程学院学习通信和雷达专业。
这段时间的迈耶流传着一段听上去如“科学童话”般的传奇故事:1943年年底的一天,迈耶乘坐的军舰即将驶入多佛尔海峡时,德军战机向他们发射了无线电遥控炸弹。正在刮胡子的迈耶没来得及关闭手中的电动剃须刀便跑到甲板上操纵高射炮。就在大家都以为在劫难逃时,德军的炸弹像喝醉酒一样扎进海里。专业知识丰富的迈耶突然意识到,可能是电动剃须刀发出的微弱电磁波波长恰巧与德军炸弹的无线电波波长相似,从而干扰了后者的遥控指令。盟军非常重视迈耶的发现并借此找到了对付遥控炸弹的办法。
(青年时代的迈耶)
丰富经历夯实大师基础
1946年1月,迈耶所在的堪萨斯大学“海军班”毕业,在获得学位的同时还获得了海军少尉军衔。此后,他又到麻省理工学院学习了11个月,专攻雷达与声呐。毕业后被分配到“古德里奇”号驱逐舰上服役,年仅20岁便成为军舰上的值更官。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迈耶随军舰在全世界部署,曾经经历过希腊内战,见证过以色列的建国,并以占领军的身份在日本驻扎。1949年,他所在的“斯普林菲尔德”号巡洋舰在中国黄浦江口驻泊,是美国海军部署在中国的最后一艘军舰。在那里,他目睹了国共两党的对决。随后,这艘军舰离开中国返回本土。
这之后,迈耶的经历开始丰富起来,先后担任过弗吉尼亚特种武器学校讲师、“斯特里克兰”号驱逐舰副舰长,还返回麻省理工学院读了一个硕士学位。1963年,迈耶晋升为上校,四年后被任命为美国海军水面导弹系统工程站总工程师。
总结迈耶的前半生,可以用经历丰富、文武双全来形容。他在军舰上服过役,在学校里任过教,还相继担任过大西洋舰队驱逐舰分队司令官、巡洋舰舰长以及华盛顿特区海军水面导弹系统特种部队司令。部队指挥官的强硬作风加上扎实的理论知识,为他日后成为大师级人物打下了基础。
(担任“宙斯盾”项目首任负责人时的迈耶)
临危受命接“宙斯盾”项目
20世纪60年代,苏联各型反舰导弹取得了快速发展,海军元帅戈尔什科夫专门针对美国航母提出的“饱和攻击”战术让美国人不寒而栗。为了对付可能从四面八方射来的反舰导弹,美国海军于1969年正式启动“宙斯盾”作战系统的研制计划。
起初,军方为这一项目安排的领导人选是约翰·塔兹韦尔上校。但“宙斯盾”计划面临的困难超出想象,已近退休年龄的塔兹韦尔不想再蹚这个浑水。于是迈耶临危受命。此时,已经在美国海军水面导弹系统工程站担任多年总工程师的迈耶既有系统开发经验,又熟悉作战部队的需求,也知道如何与国防部和国会打交道,是最合适不过的项目负责人人选。
1975年1月,49岁的迈耶被提升为少将,不久后成为“宙斯盾”造船项目首任负责人,此后在这个职位上一直工作了长达15年时间。这项任命,改变了迈耶一生,也为“宙斯盾”的巨大成功奠定了基础。
临危受命并不等于一路绿灯。接过“宙斯盾”项目指挥棒的迈耶一上马就感觉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困难。
先是有人认为它太复杂、太昂贵,只能浪费纳税人的钱。每一艘安装“宙斯盾”的巡洋舰费用几乎达到10亿美元,即便放在现在也不是随便哪个国家都能承受的。海军作战部长在国会的压力下找到迈耶,询问能否简化系统,后者一口拒绝;随后又有人认为“宙斯盾”系统的雷达功率太过强大,开机工作时很容易暴露目标。
迈耶丝毫未被这些批评所动,就像他理想中的“宙斯盾”系统对付“饱和攻击”那样把四面八方的批评声抵挡开去,兢兢业业地将项目向前推进。
(迈耶在首艘装备“宙斯盾”系统的“提康德罗加”号入役仪式上讲话)
为争取拨款在国会“打雷”
虽然“宙斯盾”武器系统在迈耶坚持下艰难地向前推进,但国会却迟迟没有批准“宙斯盾”巡洋舰的建造拨款。在一次听证会上,一名充满敌意的参议员对“宙斯盾”系统大加攻击,迈耶十分愤怒。据说他情绪激动地挥舞拳头重重地敲击桌面,恰在此时一声滚雷炸响,震得玻璃窗嗡嗡作响。那名参议员吓了一跳,只好讪讪地说:
“好了,将军,我相信你,你不必再打雷了。”
1977年5月,卡特总统要求国会授权在未来5年内为海军建造160艘新舰,但仅过了一年总统就将这一数字减半。此举令海军部大为不满。时任海军部长写了一份措辞强硬的备忘录,批评卡特的行为会给国家战略造成负面影响。迈耶在这场“造舰争吵”中看到了“宙斯盾”的希望。
果然,新任海军部长在意识到无法争取更多数量的新军舰后立挺“宙斯盾”舰,称20世纪80年代如果没有“宙斯盾”,美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将处于极度危险之中。在这位“宙斯盾”支持者的成功游说下,“宙斯盾”巡洋舰最终在1978财政年度获得建造拨款。
(2006年,为表彰迈耶做出的贡献,美国海军决定将装备第100套“宙斯盾”系统的DDG-108驱逐舰命名为“韦恩·迈耶”号)
1978年9月22日利顿公司的英格尔斯船厂获得了建造第一艘装备“宙斯盾”系统的导弹驱逐舰的合同,由英格尔斯船厂负责施工设计与建造,要求52个月内完成施工设计与建造。1980年1月1日,美宣布将驱逐舰改列为导弹巡洋舰。
1983年1月22日,首艘装备“宙斯盾”系统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服役并部署至地中海。但反对者仍不肯罢休,坚持要求这艘军舰返航,在试验靶场上验证抗饱和攻击的能力。无奈的迈耶只好接受。一系列测试最终证明了“宙斯盾”的作战效能。得知消息后,如释重负的英格尔斯造船厂在《华盛顿邮报》上刊登整版广告:
“戈尔什科夫元帅看看,‘宙斯盾’在海上了!”
(迈耶在“韦恩·迈耶”号下水仪式上讲话)
1985年,迈耶退出现役,结束了长达十几年的“宙斯盾”研制、督造生涯。自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之后到2009年之前,每一艘“宙斯盾”舰举行下水仪式时迈耶都会赶到现场,其中包括27艘巡洋舰、49艘驱逐舰。2006年,美国海军为表彰迈耶做出的贡献,决定将DDG-108驱逐舰命名为“韦恩·迈耶”号,舰上装备第100套“宙斯盾”系统。
能在有生之年享有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军舰的人屈指可数,迈耶有幸成为其中之一。但可惜的是,迈耶未能参加这艘军舰的服役仪式。2009年9月1日,“宙斯盾”之父与世长辞。一个月后,“韦恩·迈耶”号在费城下水服役。
(战扬 文)
雷曼军事网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雷曼军事网
- A+
- A-
